宣纸刺绣技艺传习所里,宣纸传承弟子正在宣纸上刺绣。陈文萍摄/光明图片
宣纸刺绣作品《岳阳楼记》局部
顾玉纯走进校园,向孩子们演示宣纸刺绣技艺。陈文萍摄/光明图片
江西南昌,一条幽静的小巷深处。一栋白墙青瓦内,“江西省非遗宣纸刺绣技艺传习所”牌子,醒目地映入人们的眼帘。“宣纸怎么能刺绣?”几乎每个人都会发岀这样的疑问……
进入传习所,观赏展示厅里悬挂的一幅幅水墨写意山水书画,沧桑远古的民俗市井风情长卷,色彩多姿、憨态可掬的十二生肖,仿佛走进了翰墨飘香的艺术的殿堂。然而这些书画作品却与“水墨”无关,它们是用不同颜色的丝线,一针一线在宣纸上绣出来的。
不同于普通刺绣,宣纸刺绣技艺难度大,对于匠人的技艺要求更高。在宣纸上刺绣时,每个针孔最多不能超过两针,否则宣纸就容易裂开,如果绣破了,只能从头再来。作为宣纸刺绣的第九代传人,顾玉纯初学时,被针扎过很多次手指,也用废了很多的宣纸,曾想过放弃,然而突破瓶颈后,慢慢地走进了宣纸刺绣这门艺术。
以线为色,日影西斜,一条条蚕丝线绘制成了一滴滴晶莹剔透的水珠落在千姿百态的荷花上。顾玉纯直起身,仔细端详起这副自己花了8个月完成的名为《晨露》的作品,露出了满意的笑容。
每创作一幅作品都是一次与原画作者的跨时空对话,在顾玉纯的作品中,每一处景观都被一针一针定格,每一幅作品都焕发了新的生命。近年来,他相继完成了《八大山人系列》、《郑板桥系列》、长卷《落霞孤鹜图》、《兰亭图》等中国书画宣纸刺绣精品,逼真再现了原作酣畅淋漓的水墨效果。
作为江西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项目宣纸刺绣传承人,为了让这门艺术得到更好的传承与发展,顾玉纯投入了大量的精力和时间,对宣纸的材料、丝线的染色、针线的研发,做了近百次试验,使作品更符合当代人的审美观。为了让更多的人学习宣纸刺绣,他还编写了几本教材,通过文字的方式将这门技艺记载下来。现在的他不仅有了20多位年轻的徒弟,还和国内高校进行合作,让掌握更多艺术、美学等知识的大学生进行宣纸刺绣学习,让更多人了解宣纸刺绣的文化魅力。
(本报记者胡晓军本报通讯员曾艳)
编辑:闫玉茹 审编:admin
政 府 | | ||
---|---|---|
媒 体 | | ||
公益品牌 | | ||
合作伙伴 | | ||
(排名不分先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