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年12月14日,我与众多文艺工作者参加中国文联十一大、中国作协十大开幕式,现场聆听习近平总书记的重要讲话,至今回想起来依然心潮涌动。习近平总书记强调:“从时代之变、中国之进、人民之呼中提炼主题、萃取题材,展现中华历史之美、山河之美、文化之美,抒写中国人民奋斗之志、创造之力、发展之果,全方位全景式展现新时代的精神气象。”作为一名美术工作者,我备受鼓舞。
作品是艺术家的立身之本。创造属于我们这个时代的高峰之作,离不开艺术家高尚的思想情操、高超的艺术修养和创新创造的智慧与勇气。任何一位具有文化自觉意识、自信精神的美术工作者,都应有一份大我情怀、一份铸魂塑人的责任担当,通过美术作品去启迪思想、温润心灵、陶冶人生。在数十年的艺术创作中,我将民族精神的审美塑造,贯穿于历史题材和现实题材美术创作,不懈追求雄深雅健的艺术品格。
从爱好艺术至以之为业的数十年间,我不断学习研读、领会感悟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那些字字珠玑的经典文论、意境优美的诗词歌赋和高远深邃的文化思想、举世称赞的人文理念,每每令我沉醉其中、心向往之。随着年龄、履历的增长,我对传统文化的理解益深、体会愈切。在始终没有中断的历史题材美术创作中,我致力于将中国艺术传统提纯,并注入现代审美的新鲜活力,以此建构我心中的中国现代绘画。我的内心非常明确,创作中最不能丢失的是“中国”——民族精神和民族审美。从上世纪80年代创作《秦隶筑城图》至今,深切关注人类历史、民族命运和人生境况的创作理念,一直贯穿在我的历史题材创作中。《英雄交响曲》《百年历史》《屈赋辞意》等作品,便是其中的代表。
新世纪以来,我与大家共同努力,参与并推动了两大美术创作工程的实施:“国家重大历史题材美术创作工程”和“中华文明历史题材美术创作工程”。我与其他美术工作者一起,将对历史文化的思考和对艺术品格、理想价值的追求,自觉灌注到对历史风云、文明进步以及中国精神的当代表达之中,创造了一部贯穿古今的图像史,丰富充实了国家文化殿堂的陈列,锻炼培养了一支队伍。通过这些大型创作,我进一步深化了对“笔墨当随时代”的理解。由此,我循着现实主义这条创作之路不断开拓,目光聚焦那些看似平凡却具有闪光品质的现实生活气象,先后创作了一批表现当代农村、西部人物和都市人物的现实题材美术作品,以展现当代中国人的精神面貌。
我将研修学习古今文化的体悟,转化于不同形制的绘画和书法作品中,以一个文化传承者的学人身份,承担一份历史的责任。在我看来,不论是历史题材美术创作,还是现实题材美术创作,追求的都是中国人物画的当代表达,即如何以思想精深、艺术精湛、制作精良的力作讴歌时代。
我崇尚伟岸,也期冀在创作中展现出崇高的史诗品格。在《保卫黄河》《世纪智者》等作品中,我不再拘泥于特定的事件和场景描绘,而是更为注重题材的象征性,不断拓展自己在历史和现实之间穿行的能力,通过艺术的提炼与升华,彰显襟怀磊落、深远澄明的境界,让远去的历史、鲜活的现实在画中与读者相逢。在历史思考与现实观照之间,我还努力保持情感和精神的平衡。例如,在近年创作的中国画《公民》中,我将抗击新冠肺炎疫情的英雄人物、人们熟知的社会科学界杰出代表,以集体肖像的形式合理安排于画面中,错落形成山形结构图式,透过他们或坚毅、或敦厚、或谦和的表情,折射一个民族的文化禀赋和精神气质。不论是画历史人物还是现实人物,我均在吸收传统人物画传神写照精髓的基础上,不断深入生活、洞察时代,在作品中融入个人审美理想,通过个体或群体的形象,表达民族精神气象,由此拓展当代人物画的表现空间。
不断提高技艺、丰富作品的样式,是美术工作者的重要课题。模式化和概念化的笔墨程式,曾经阻碍了人物画的创新发展。要打破这种笔墨程式,关键在于解决好造型问题,即将传统笔墨语言与现代写实造型有机结合。笔墨技艺和形式是为内容服务的,时代变了,笔墨技艺也必须变。所以,在人物画创作中,我不断尝试创新,既遵循严谨的写实手法,又努力渗透深厚的写意精神,同时以抽象等手法丰富现实主义表现方式。在持续探索中,我形成了自己的笔墨语言特征——苍涩遒劲,既赋予形象厚重感,又解放了笔墨的抒情性。
社会在发展、时代在进步、人物在变化,中国画将永远面临新的创作命题。不论表现对象如何变化,高扬人文精神、传播真善美,“为时代画像、为时代立传、为时代明德”,将是美术工作者不变的职责使命。只有认真体会、细心感受时代脉搏、山河新貌,努力赋予每件作品独特的内涵,并尽最大可能寻找到与之相适应的表现形式,才能创作出思想性、艺术性、观赏性俱佳的优秀作品。
(作者为中国美术家协会名誉主席)
编辑:闫玉茹 审编:admin
政 府 | | ||
---|---|---|
媒 体 | | ||
公益品牌 | | ||
合作伙伴 | | ||
(排名不分先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