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社天津10月16日电题:一个传统粮食主销区是如何端牢“中国饭碗”的
新华社记者白佳丽
金秋十月,种粮大户陈金良迎来了新的“收获季”。金黄的稻子即将大面积收割,稻田中养殖的螃蟹在电商平台上也卖得火热。
“又是一个丰收年!”望着面前的丰收景象,陈金良笑得合不拢嘴。
在天津市津南区小站镇坨子地村,水稻收割机在田间作业。新华社记者 孙凡越 摄
陈金良是天津市宝坻区的农民。20年间,他承包的土地从100多亩扩大到了2000多亩。
支持陈金良不断扩大粮食和农副产品生产的,是中国新粮食安全观的日益普及、耕地的严格保护以及农业科技的快速进步。
“早些年,一到插秧和收割的时候就发愁。”陈金良说,那些年,雇些人插秧也忙得喘不过气来,收割100多亩水稻要十多个人忙活好多天。
而现在,境况已经大不一样了。陈金良的2000多亩水稻,几台收割机一周之内就可以收割完。
“我们不再是面朝黄土背朝天的传统农耕了。”陈金良说。腾出手来的陈金良,开始在稻田里养殖螃蟹,实现了“一块地赚两份钱”的愿望。
而当地的一名水稻育种专家正通过另一种努力来保障农民粮食增收。
“育一粒好种,多五斗好米。”天津市优质农产品开发示范中心研究员于福安说。
于福安与同事们在试验田里摸爬滚打了近40年。如今,他与团队成功培育出了40个优质水稻品种,实现了高产、质优、抗病性强的目标。这些品种不仅在天津当地广泛种植,还推广到了其他10多个地区。
“好种子帮助降低了灾害风险,一些品种的增产率达到15%以上。”于福安说。
“悠悠万事,吃饭为大”。陈金良与于福安的经历,是天津这个大都市、传统粮食主销区,与全国粮食主产区、产销平衡区一起“端牢中国饭碗”的一个缩影。
天津市农业农村委员会的数据显示,天津粮食产量自2016年首次突破200万吨以来,年均增幅达4.5%。而口粮自给率最近10年间由35%提高到了65%。
作为一座拥有约1400万人口的超大型城市,由于人多地少,天津长期以来粮食自给率低,位列全国7个粮食主销区之一。
近些年来,在中国政府“主产区、主销区、产销平衡区都有责任保面积、保产量,饭碗要一起端,责任要一起扛”的政策引导下,天津这个传统主销区的“粮食安全观”发生了新的变化。
守住耕地红线是重中之重。天津市农业农村委员会农田建设管理处处长徐廷民表示,天津严格要求“农田就是农田,而且必须是良田”,并以永久基本农田为重点,实施高标准农田建设。
最近10年间,天津累计建成了旱涝保收、稳产高产的高标准农田近400万亩,全市耕地质量平均提高了1个等级。根据农业专家评估,通过高标准农田建设,天津项目区内的耕地每亩平均增产100公斤以上。
“特别是原来靠天吃饭的土地,由一季雨养玉米,变成了小麦、玉米两季种植,大大提高了粮食的复种指数。”徐廷民说。
既要藏粮于地,也要藏粮于技。天津通过推广农业科技装备、实现优质种业发展,给粮食增产插上了科技的翅膀。目前,天津主要农作物的良种覆盖率达到九成以上,水稻全部使用自主品种。
“各种补贴让农民见到了‘真金白银’。”陈金良说。
据国家统计局天津调查总队的调查显示,10年来,天津市先后实施了粮食直补、良种补贴、购置农机具等精准补贴政策。
一组数据说明了农民种粮积极性的变化——2021年,天津市粮食播种面积达560.2万亩,而2012年这一数字为484.4万亩。
天津市津南区小站镇的稻田。新华社记者 孙凡越 摄
天津的粮食安全观念和能力之变,是中国确保粮食安全的一个侧面。中国农业农村部发布的数据显示,中共十八大以来,中国粮食产能稳定提升,目前人均粮食占有量达到483公斤,高于国际公认的400公斤粮食安全线。这有力保障了14亿多人口大国的粮食安全。
中国成功确保粮食安全,具有了显著的世界贡献。农业专家们表示,中国在满足自身粮食需求、减少口粮进口的同时,还通过力所能及的出口和无私的技术援助,帮助减少了全球饥饿人数。比如,中国的水稻良种,已经播撒在全球许多国家和地区,让当地民众直接受益。
编辑:闫玉茹 审编:admin
政 府 | | ||
---|---|---|
媒 体 | | ||
公益品牌 | | ||
合作伙伴 | | ||
(排名不分先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