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媒体 > 广播 >
红色沃土物华新
时间:2022-09-15 10:55:30 来源: 江西日报  作者:闫玉茹
摘要:
掩映在绿树林荫中的青山村中医药康养小镇。 通讯员 张礼萍摄殷琪惠 本报记者 余 霞8月25日,一场久违的小雨带来了一丝凉意。记者沿着萍乡市安源区安源镇牛形岭拾级而上,来到了位于半山腰的安源路矿工人运动

掩映在绿树林荫中的青山村中医药康养小镇。 通讯员 张礼萍摄

殷琪惠 本报记者 余 霞

8月25日,一场久违的小雨带来了一丝凉意。记者沿着萍乡市安源区安源镇牛形岭拾级而上,来到了位于半山腰的安源路矿工人运动纪念馆。

“谁知道从山脚下到这里一共有多少级台阶?”陪同采访的安源区安源镇宣传办副主任黄伟问我们。

“多少级?”

“136级!象征着1.36万名路矿工人,参加了1922年爆发的安源路矿工人大罢工。‘唤起工农千百万’,安源演绎了长达十年波澜壮阔的英雄史诗,书写了中国工人运动史上最为绚丽的篇章。”黄伟答道。

原来如此。这些奠基者、“铺路石”,让人肃然起敬。

1921年,中国共产党成立后,中国工人阶级以全新面貌登上历史舞台。一个个看上去微不足道的个体被唤醒、被组织起来,足以产生左右历史走向的力量。

记者在牛角坡52号“看”到了这种力量。这里曾是安源路矿工人俱乐部。大罢工胜利后,俱乐部成员由700余人迅速发展至1.7万余人。1923年,在白色恐怖之下,全国工人运动转入低潮,安源工人运动却岿然独存并持续高涨,安源也被誉为“中国的小莫斯科”“无产阶级的大本营”。

我们在张家湾村“看”到了这种力量。1927年9月,毛泽东在这里主持召开军事会议,吹响了秋收起义的冲锋号,并决定组建工农革命军第一军第一师。部队下辖3个团,其中之一就由安源工人组成。从此,上井冈、战南北,先后有5400余名安源工人参加工农革命军和红军,为中国革命胜利作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

“拿起镐是劈开大地的英雄,拿起枪是冲锋陷阵的英勇战士”,当年历史选择了安源,安源的英雄儿女书写了光辉的历史。

一个世纪过去了,这里的人们拿什么来致敬先烈、告慰先辈?

在张家湾村,答案是“红色名村别样红”。秋收起义军事会议会场如旧的布置,让人们思绪回到那个重要历史关头;我们党成立最早的党校——安源党校矗立在安源山下,无声地诉说一段峥嵘岁月;“把一切献给党”安源党性教育点,让人深刻思考如何筑牢信仰之基……张家湾村深挖“红色富矿”,串珠成链,一幅“有革命遗址可看、有红色故事可讲、有发展路径可塑、有振兴前景可期”的活力画卷展现在世人眼前。

在青山村,答案是“青山如黛药草香”。步入村庄,但见青山隐隐、草木葱茏,一座古色古香的中医药康养小镇掩映在绿树林荫中。这里曾是焦宝煤矿所在地,几年前煤矿停产后,开始了矿山生态修复,现已建成康养游步漫道、中草药种植园。村民谭雪平从矿工“变身”为园林工,每月能领到4000多元工资,但更让他高兴的是:“环境越来越好,青山村现在是名副其实了。”

在安源村,答案是“安居乐业饮水思源”。油画《毛主席去安源》的取景地就在村后的马形山。近年来,村里以油画取景地为核心,打造马形湾公园,并结合“七彩安源”绿色生态园建设,让游客在农耕体验、特色采摘、红色研学、休闲观赏中流连忘返、记住乡愁。漫步在公园游步道上,移步易景的乡村风光让人目不暇接,安源村“当家人”温泉向记者描绘起发展图景:“我们还要建民宿、咖啡吧……马行湾公园完全建成后,预计每年能为村集体增收20万元。”

暮色四合,我们沿着安源村里名为“探源路”的石板小道,登上马形山头,眺望山下的万家灯火。“不忘来时路,走好脚下路,坚定未来路”,对此,我们有了更深刻的感悟。

历史,期待这片红色沃土上的人们,谱写新的篇章!

编辑:闫玉茹  审编:admin

标签:
政  府  |
媒  体  |
公益品牌  |
合作伙伴  |
(排名不分先后)
68*25px68*25p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