迈入新征程,希望工程如何发挥更大效用,更好助力青少年成长?面对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提供新助力、播种新希望”时代课题,在扎实调研的基础上,2020年6月,团山东省委、山东省青联、山东省青基会共同启动“希望小屋”儿童关爱项目,由此助推希望工程在山东全面转型升级。
此项目面向全省无独立居住和学习环境的8-14岁困境儿童,依托原有住房隔断,打造独立学习生活空间,并配套爱心志愿者结对帮扶,帮助解决孩子成长和学习中的困难,培养良好习惯,提高自立能力,实现从“小屋焕新”到“精神焕彩”的转变。
2020年项目启动伊始,初步摸排结果显示:在山东,建档立卡贫困户中8至14岁孩子有100312名,涉及85540个家庭。孩子们的学习生活环境普遍简陋,房屋老旧,设施缺乏,布置杂乱,有些女孩长期没有独立生活空间。
庞大的数字里就藏着小婕的故事。
宁津县六年级学生小婕的母亲患智力残疾,父亲身体不好,只能打些零工养家。小婕最大的心愿是能有一间真正属于自己的房间和一张干净书桌,不用再扒开桌面的杂物才能写作业,也不用和家中的杂物挤在一屋。
战泽业是希望工程的受益者,27年前他受希望工程资助得以继续学业。历经多年奋斗,此时他已是一家蛋鸡养殖企业的负责人。一个偶然机会,他看到“希望小屋”项目征集公益人的信息,便第一时间找到团宁津县委,主动提出捐建一间“希望小屋”。
获得当地团组织帮扶的小婕成为这间小屋的受益者。2020年夏天,历经专业改造、装修,小婕梦想中的小屋终于建成,被编为“001”号,这是宁津县首间“希望小屋”。
从当年第一位受助希望工程的“001”号失学少年战泽业再到如今的“001”号希望小屋受益者小婕,一场场爱心接力,见证了齐鲁青年蓬勃向上的青春力量,也见证了爱心资助方式的悄然变化。
从“校内”走向“校外”,从“单一助学”到“全面发展”,从“普惠”走向“更加精准”——以“希望小屋”儿童关爱项目为标志,山东希望工程开始了新的探索与实践。
“组织化+社会化”形式首次贯穿具体工作:线上,延伸“互联网+公益”内涵,创新推出支付宝“消费捐”、开发公益小程序、启动公益直播节,紧抓“520公益季”“99公益日”等重要节点,动员起1500余万人次参与支持该项目;线下,深度链接企事业单位、高校、新兴领域青年和青联委员等各方力量,成立“希望小屋”公益联盟。
山东共青团坚持“三级团委书记抓质量”,明确46项建设标准,“一户一策”,针对差异化需求提供“量身定制”服务,全省各级团组织多轮验收,全面确保小屋建设质量过硬。
小屋的建成仅是开始,社会爱心志愿者队伍的不断壮大,使常态化提供亲情陪伴、心理疏导、学业辅导、感受城市等“5+X”服务成为可能。
改变最大的是孩子。拥有了“希望小屋”的小婕,从之前性格内向、不爱说话,变得喜欢笑了。
调查显示,“希望小屋”受助儿童普遍树立了自强自立、乐观向上的生活态度,学会表达自己,增强了自信,人际交往能力明显改善。
一间间小屋,是育人空间、爱心聚集地,也是干部作风的试金石。为了让“希望小屋”儿童关爱项目精准落到每个最需要的孩子身上,省、市、县、乡、村五级团组织上下联动,纷纷走出机关、深入基层,逐一入户走访,广泛募集资金,严把建设质量,跟进志愿服务,真正做到用脚丈量民情、用心服务青少年。
在这场公益“硬仗”中,各级团干部在面对面做群众工作中提升了能力、锤炼了作风,实现了工作理念、工作方式、工作作风“三个转变”。
截至目前,该项目累计募集公益资金超2.7亿元,惠及困境儿童两万余名,被列入2021年山东省“我为群众办实事”首批项目清单,获评“中国社会组织扶贫案例50佳”。
在各方爱心力量助推下,该项目已走出山东,面向西藏、青海、甘肃、重庆等援建“希望小屋”335间,帮助300余名西部困境儿童解决切实困难。
如今,小屋的爱心故事仍在继续。对战泽业而言,这场爱心接力“意味着感恩和回报,实现了自己曾经许下的心愿——长大后要成为他们一样的好心人”。他期待受助孩子们能加入这场接力,让爱和希望温暖更多人。
中青报·中青网记者 邢婷 来源:中国青年报
责任编辑:高秀木
http://news.youth.cn/gn/202212/t20221215_14196839.htm
编辑:闫玉茹 审编:admin
政 府 | | ||
---|---|---|
媒 体 | | ||
公益品牌 | | ||
合作伙伴 | | ||
(排名不分先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