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日报10月18日电(记者 邹硕)10月17日,由北京市科学技术协会主办,北京电子学会、清华大学微电子学研究所等单位共同承办的“2020国际自主智能机器人大赛”在北京科学中心举行,本次大赛采用了线上虚拟赛和线下实地赛相结合的赛制,共吸引了来自德国汉堡大学、俄罗斯莫斯科国立大学、巴基斯坦国立科技大学以及北京大学、清华大学、武汉大学等国内外知名高校近80支队伍的参与。
为了让全球更多学生参与到大赛中,本次大赛新增了线上虚拟赛,克服了因疫情原因导致的交通阻隔、时差、赛道实景等现实困难。多支国际大学生团队以“远程参赛”的方式参与到这一有着“机器人脑王争霸赛”称誉的国际赛事。
自主智能机器人是机器人的高级形态,能“自己思考”,因而更加“拟人”。它可以在特定的环境下根据实际条件自主产生决策。这需要更加强大的智能算法、较强的感知交互能力、姿态控制能力和运动能力,对参赛者的编程能力和机器人本身操控水平都有较高要求。
大赛执行主席、北京电子学会副理事长、清华大学微电子学研究所王志华教授表示,自主智能机械和人机融合是机器人发展的趋势。我们希望通过此次大赛,激发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鼓励更多年轻人投入到人工智能、芯片设计研究中,为国家培养新生代科研力量,为世界智能制造产业的发展输送“顶梁柱”式人才。
此次比赛是世界大学生在人工智能高级领域的大比拼。竞赛的核心在于“看谁能驯化出更聪明的机器人”,即“脑王”。实地比赛包括标准赛、自由赛、单项赛和挑战赛。在比赛中,参赛机器人因完成每个任务而得分(高分代表任务难度大);获得完成总分更高(即完成更难、更多任务)者胜出。在所有获相同总分的机器人中,完成总时间更少(即速度更快)者胜出。
相比首届大赛,今年的比赛增加了“难度”:首先要求机器人“全自主”。在去年的比赛里,如果机器人摔倒,是允许参赛选手扶起机器人的,而今年则要求全程不允许触摸机器人。其次是增加了图象处理的复杂度。2019年的赛道都是简单的单色,围挡、地面都非常干净,以免影响机器人处理图象识别和判断等问题。今年则增加了赛道的颜色和图案及各种实际场景。比如地砖的颜色图案、围挡和地面的图案,标识、灯光等复杂背景,都有可能会影响机器人的图象处理。
大赛主办方北京市科协表示,举办国际自主智能机器人大赛旨在从科技创新、技术交流、人才培养等方面推动科技领域的国际学术交流合作,吸引更多的科研力量,加强原始创新成果的积累,为我国在人工智能、类脑计算和芯片设计制造等前沿领域创新发展注入新动能。本届大赛因应疫情防控形势,优化创新赛制,线上线下同向发力,营造出良好的学术交流和科技创新氛围,通过打造自主智能机器人领域国际化、专业化、社会化交流合作平台,积极助力具有全球影响力的科技创新中心建设。
北京电子学会表示,作为新基建的一部分,人工智能不仅在抗击疫情方面,而且将在智慧金融、智慧教育、智慧医疗、智慧交通等领域发挥关键作用。目前已经有不少国家在布局自主智能系统,自主智能的机械将更符合中国制造业转型升级的需求,我们希望借助比赛,打造产学研用协同创新平台,提升在校大学生创新实践能力、工程素质以及团队协作精神,助力我国集成电路产业健康快速发展。
大赛开幕式上,国际人工智能领域著名专家将通过线上线下的方式参与,德国汉堡科学院院士、汉堡大学多模态智能机器人系统研究所所长张建伟教授,韩国科学技术院教授、IEEE life fellow柳惠俊(Hoi-jun Yoo)将通过线上方式出席开幕式,专家们将围绕人工智能及机器人领域的科技发展等内容做相关主旨演讲。此外,德国、希腊、巴基斯坦、巴拿马、俄罗斯、泰国等7国代表向大赛开幕式发来视频贺词或发言;德国、韩国、马来西亚、巴基斯坦、俄罗斯、泰国、土耳其等7国代表表示参加线上开幕式。
编辑:杨味 审编:木易
政 府 | | ||
---|---|---|
媒 体 | | ||
公益品牌 | | ||
合作伙伴 | | ||
(排名不分先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