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青年网安阳11月1日电
(记者 张亚云 通讯员 刘剑昆 郭荣)“常年守护红旗渠,我做梦都经常梦见红旗渠。我画红旗渠是梦的寄托,是心灵的守护。习近平总书记盛赞红旗渠精神,我更感到守渠有责,守渠光彩。”10月31日下午,在蜿蜒的红旗渠旁,51岁的原永林边说边从背包里掏出两块画有彩画的石头。
原永林是林州市红旗渠灌区服务中心的一名护渠人,守护了红旗渠30多年。他的日常工作是看护红旗渠、并为沿渠村庄放水。工作之余,他用笔把红旗渠画在纸上、石头上、墙壁上,表达对红旗渠的挚爱。当地人称他是“红旗渠上的画家”。
原永林说:“我从小喜欢绘画。红旗渠是‘生命渠’,更是一条精神之渠。每天奔波在红旗渠上,我时常为它的壮观和故事所感动。它激发了我的创作灵感。闲暇时,我就拿起画笔画我守护的红旗渠。”
原永林的同事们说,他画里流淌的是护渠人的一腔热血,是护渠人对红旗渠的深情。原永林说:“习近平总书记来到红旗渠参观,对我们护渠人是巨大鼓舞。我们管理段的护渠人聚在一起发了誓言,要把青春热血镌刻在红旗渠这座历史丰碑上。今后,我要做好两项具体工作,一是继续尽职尽责守护好红旗渠。二是用3年时间创作一幅百米长卷,展现红旗渠上的十大工程。”
从原永林巡护的渠段逆流而上3公里,翻过一道险峻的山岭,就到了红旗渠的“咽喉工程”——青年洞。10月28日,习近平总书记来到这里参观,让景区的每一名工作人员和游客都激情澎湃。
张买江(左一)讲述红旗渠的故事。申蕾 摄
青年洞前,一场别开生面的活动正在进行,林州市人民检察院的8位青年检察官和多名游客正在聆听红旗渠特等劳模张买江讲述红旗渠的故事。
“红旗渠精神同延安精神是一脉相承的,是中华民族不可磨灭的历史记忆。”张买江动情地说,“28日晚上,我看着新闻联播,看到习近平总书记站在这里评价红旗渠精神,眼泪禁不住就涌出来了”。
张买江今年74岁,一家三代人都守护着红旗渠。1960年,他的父亲张运仁在红旗渠工地牺牲。母亲是个刚强的女人,1961年春节刚过,她对年仅13岁的张买江说:“你爹没有修成渠就走了,你去就得把水带回来。带不回来水,你就不要回来!”张买江带着母亲做的一双新鞋上了红旗渠工地,直到红旗渠工程建成通水。
在红旗渠工地上,张买江最初颠颠跑跑,为施工人员运送工具。他善于动脑学习技术,后来学会了抡锤打钎、沿山点炮,成为一名合格的工匠,被人们称为“红旗渠工地上的小老虎”。20世纪90年代,他的儿子张学义成为红旗渠上的一名护渠人。
“我感到欣慰的是,红旗渠故事和红旗渠精神能让隔了几代的人心心相印。这正如习近平总书记说的,‘红旗渠精神历久弥新,永远不会过时’‘红旗渠精神永远震撼人心’。”张买江动情地说。
张买江说:“是红旗渠给了我生命,我这一辈子都是红旗渠的人!总书记站在红旗渠上鼓励我们,我们父子二人一定要把红旗渠的故事讲好,把红旗渠精神宣传好!”
劳模的讲述,深深打动了每一个人的心。检察官杨艳林动情地说:“红旗渠建设者用自己的血汗乃至生命染红了红旗渠精神的旗帜,这面旗帜永远在太行山上迎风飘扬,激励着我们踔厉奋发、勇毅前行,让党的二十大精神落地见效。”
http://df.youth.cn/yczq/202211/t20221101_14097626.htm
编辑:闫玉茹 审编:admin
政 府 | | ||
---|---|---|
媒 体 | | ||
公益品牌 | | ||
合作伙伴 | | ||
(排名不分先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