齐鲁晚报齐鲁壹点官方帐号
文/王辉成
暑假渐渐进入尾声,伴随着秋季开学的脚步而来的,除了如火如荼的暑期研修,还有呼声渐高的“双减”新政。“山中一夜雨,树杪百重泉”,无论从学生家长层面,还是从学校教师层面,对于刚刚发布的“双减”政策都充满了期待。作为一名在教育战线摸爬滚打了30多年的老兵,我同样对“双减”充满了期待。
其实,我们只要稍微冷静的分析一下,就会发现一个不容回避的问题。与其说“双减”是给今天越来越火的教育培训浇了一盆冷水,倒不如说是给“我不知道风朝哪个方向吹”的教育吹来了一股新风。仔细研究一下“双减”的具体内容就会发现,无论是减轻学生课业负担,还是减轻校外培训的负担,其实都是社会发展到今天,“当出手时就出手”的一声重喝,但愿这一声棒喝,能让众多的中小学生及其家长得到真正的助益。
从1955年教育部颁布新中国第一个减负令《关于减轻中小学生过重负担的指示》到近日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进一步减轻义务教育阶段学生作业负担和校外培训负担的意见》(以下简称《意见》),“减负”的步伐从来没有停止过。65年来,我国对学生课业负担同题的讨论也从未停歇过, “减负”始终在路上。
1977年恢复高考后,片面追求升学率现象开始有所抬头,学生负担过重问题凸显。为此,中央出台减负政策7项,其中专项减负政策3项,明确提出要减轻学生的课业负担,限制课外作业量,控制考试和竞赛的次数。十年后,1988年颁布的《关于减轻小学生课业负担过重的若干规定》,1993年颁布的《关于减轻义务教育阶段学生过重课业负担、全面提高教育质量的指示》,2000年颁布的《关于在小学减轻学生过重负担的紧急通知》,都把减轻学生过重课业负担当成重要任务来抓。2021年颁布的《教育部办公厅关于进一步加强中小学生睡眠管理工作的通知》,更试图从源头上解决学生过重的课业负担问题。
今年,教育部又将“作业管理”作为“五项管理”的重要内容,印发了《关于加强义务教育学校作业管理的通知》,立足于切实发挥好作业的育人功能和减轻学生过重的作业负担,提出了十条具体措施,并对各地落实情况开展了专项督查。
笔者注意到,教育部有关负责人就《意见》有关问题回答记者提问时,也毫不回避的指出当前义务教育最突出的问题之一是中小学生负担太重,短视化、功利性问题没有根本解决。
一方面,学生作业负担较重,作业管理不够完善;另一方面,校外培训过热,超前超标培训问题尚未根本解决,一些校外培训项目收费居高,资本过度涌入存在较大风险隐患,培训机构“退费难”“卷钱跑路”等违法违规行为时有发生。这些问题导致学生作业和校外培训负担过重,家长经济和精力负担过重,严重对冲了教育改革发展成果,社会反响强烈。
学校的首要任务是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和健康成长。但是我们不得不承认,当前的学校教育已经受到了来自于各个方面的影响,家长对优质教育的需求和当前教育发展不均衡的现状之间的矛盾越来越突出,有些地方受不正确的政绩观影响,给学校下达升学指标,更有甚者以片面的升学率来评价学校校长和老师。这些都助长了片面追求升学率之风,学生的课业负担越来越重也就不言而喻了。
《意见》提出从减轻学生过重课业负担、提升学校课后服务水平、规范管理校外培训、提高教育教学质量等方面,全面落实“双减”目标。其实落实这些具体的措施,有一个根本的问题至关重要,那就是要正本清源,全面准确落实义务教育的根本任务。九年义务教育的有一个重要的任务,就是全面提高全民族素质。基础教育的重要任务并非选拔,而是普及。但是现在我们不得不承认一个现实,那就是家长迫于对孩子未来的考虑,尤其是受当今社会就业形势的影响,把自己生存的压力,过早的转嫁到孩子身上,打着爱孩子的旗号,以爱的名义,对孩子的学习过度的关注,丝毫不考虑孩子的感受,更不关注孩子的身体,给孩子报各种各样的辅导班,不仅加重了学生的课业负担,而且对学校教育指手划脚,甚至出现严重的焦虑情绪,这也是当今家校矛盾越来越突出的原因之一。
笔者作为从业35年的老教师,有过20多年的班主任工作经历,对当今社会上学校教育的尴尬局面感慨甚深。恕我直言,当前社会上出现的校外教育培训出存在的各种各样的问题与家长们的推波助澜不无关系。家长们出于对孩子学习的关心,一味的盲目攀比,不管孩子的基础条件如何,动辄上万元,不惜花费重金给孩子报“一对一”的文化补习班。这既加重了自己的家庭经济负担,更加重了孩子的校外课业负担。但现实很无情,学生毕竟不是学习的机器,单纯靠加班加点徒劳无益,如果不从根本上去提高孩子的注意力,提升学生的学习能力,报再多的辅导班也没用,最后往往与他们的初衷相去甚远。其实我个人认为,与其花费重金给孩子报辅导班,让孩子走进辅导机构,反而不如家长加强自身学习,提高自己的教育水平。有条件的家长可以挤出时间陪伴孩子读书学习,甚至利用周末双休日走进公园、社区、图书馆、博物馆、文化馆,让孩子的身心得到放松的同时也获得了知识,补充了课堂学习的不足,在社区服务和社会实践中丰富自己的阅历,这也从根本上提升了学生的综合素养。
对于减轻学生过重的课外负担,笔者以为关键在校内。一方面,学校要加强教师培训,提高教师的教育教学能力,从根本上提升学校的教育教学质量。“向45分钟要质量”提了好多年,但是真正能够得到落实,还有许多工作要做。笔者所在学校,近十年来始终围绕课堂改革着力打造适合学生发展的课堂,在改造课堂上下重气力,并构建助力学生发展的“梦想课程”体系。适度吸纳社会资源,校内外联手开发了尤克里里、非洲鼓、现代舞、中国画、根艺等学生喜欢的校本课程,开设“自主学习日”,不仅提高了教育教学质量,而且培养了学生的综合素养,促进了学生的全面发展。另一方面,学习的主体是学生,学生只有好好学习才能天天向上。要想减轻学生过重的课业负担,必须让学生明确适当的学习负担不仅不是负担,而且是个人发展的必由之路。俗话讲“乐此不疲”,当学生发自内心的爱上学习之后,学习就不再是一种负担。国内像衡水中学、昌乐二中等课改名校,虽然也遭到不少人的非议,但是他们的办学经验确实值得借鉴。研究其成功之处,有一个共同之处的地方,那就是他们都激发了学生学习的内在动力,让学生爱上了学习。所以学生虽然付出了比其他人要多的时间,但是因为他们有主动学习的意识,有超越同龄人的奋斗目标,也并不觉得比别人苦。另外学生的个人差异是先天存在的,单纯的划定学习时间和作业时间的做法也值得商榷。
但愿“双减”的一声棒喝,能够给当前的教育注入一股清风,在即将到来的金秋里,在享受秋风拂面的同时,也能收获丰硕的果实。学生的课业负担得到减轻的同时,学习的质量反而能得到提高。不然的话,单纯的减轻了学生的作业时间或作业量,并不能从根本上减轻学生的课业负担,反有些学生会因为得不到必要的训练 ,完不成学习任务,无法巩固学习成果,反而降低了学习的效率,那岂不是本末倒置,违背了“双减”的初衷吗?
“减负”是手段,“增效”才是目的,只有双管齐下,在“减负”的同时,适度做好加法,家校联手,携手共育,才能实现双赢, 既减轻了学生过重的课业负担,促进了学生的全面发展,又规范了校外教育培训,减轻了家长不必要的经济负担,促进基础教育的良性发展。
作者简介:王辉成,中学高级教师,中国文字著作权协会会员,山东省散文学会会员,《语文报》《语文周报》特约作者,《齐鲁晚报·齐鲁壹点》原创达人,山东省优秀语文教师,山东省优秀传统文化骨干教师,济南市教育科研先进个人,全国语文教师语言文字基本功大赛一等奖、山东省教科研成果一等奖获得者。参与多项国家级、省级课题研究,倡导“语文生活化”,引导学生在读写中成长,注重教书育人,本人作品和学生作文多次在报刊发表或在比赛中获奖。
壹点号 王辉成
找记者、求报道、求帮助,各大应用市场下载“齐鲁壹点”APP或搜索微信小程序“壹点情报站”,全省600多位主流媒体记者在线等你来报料!
编辑:闫玉茹 审编:admin
政 府 | | ||
---|---|---|
媒 体 | | ||
公益品牌 | | ||
合作伙伴 | | ||
(排名不分先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