K180/179次,一列承载着河南人对普铁时代记忆的列车,往返于郑州和北京间,全程689公里,夕发朝至,一开就是半个多世纪。这是新中国成立后河南开往首都的首趟列车,连续37年获得铁路系统最高荣誉“红旗列车”,先后获全国“青年文明号”、全国“青年文明号”标杆等称号。
4月21日,在担当该次列车运行的郑州客运段北京一队名为“永远的红旗列车”微信群里,一场青年线上学习正在进行:1970年,列车前身61/62次开通运行;1985年,首次荣获“红旗列车”称号;2000年,被选树为全国“青年文明号”标杆……一张张老照片将年轻人带回到光辉岁月。
最近,该次列车因疫情暂时停运,类似这样的青年思想学习、业务练兵在“云”端持续进行。
看到大家高涨的学习热情,车队党总支书记雷俭华很是欣慰:“我们车队35岁以下青年占一多半,‘追求卓越、永不满足’的车队精神,已经镌刻在新一代铁路人的骨血里,大家以青年文明号‘五个一流’的高标准严格要求自己,不敢松懈,时刻准备复工开行。”
“不敢松懈”是老一辈人立起的标杆。“车队老队长陶金良曾给我们讲过,上世纪80年代,乘务员打扫完卫生,穿着白衬衣在地板上打滚,衣服不脏,这才叫红旗列车;曾经的列车长孙轶梅总结的‘轶梅温馨服务法’在全段推广。他们那时能做到的,现在我们要做得更好!”北京一队京快1组列车长、95后青年张莹辉说。
沿袭着老一辈“供水开路卫生起家”的做法,年轻人定下了更高标准。“我们的空调通风窗、电暖器下、铺梯腿、边座弹簧折角、门头、锁眼、门轴等部位全部是日常清理项。”张莹辉介绍,在车辆入库后,乘务员要拿着牙签、小钩子、牙刷等工具抠出藏在边角缝里的污渍,拿着钢丝球打磨卫生间洗漱台,连垃圾桶内壁也要光亮如新。
如今的K180/179次列车,马桶盖上安装着提拉硅胶带,乘客无接触使用马桶,方便又安全;车厢插座旁有个小盒子,便于手机放到里面充电;车厢内设置了母婴哺乳专区,“妈妈乘客”感觉到如家一般的温暖……来自年轻人的“创新”,传递出“求极致”的态度。
52年间,一代代青年铁路人精心呵护着车队的“青”字号招牌,“王牌”车队持续释放着标杆效应,“郑州车站售票车间东售票厅售票班组”“安阳综合段安阳东站”等“青年文明号”单位不断涌现。一路飞驰的列车上,铁路青年正在用细致的服务、真诚的微笑,播撒着文明的种子、绽放着青春的风采。记者 周晓荷
编辑:闫玉茹 审编:admin
政 府 | | ||
---|---|---|
媒 体 | | ||
公益品牌 | | ||
合作伙伴 | | ||
(排名不分先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