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媒体 > 新媒体 >
“疫情不结束,我们不撤退”
时间:2020-02-28 11:05:18 来源: 人民日报   作者:admin
摘要:
图为金银潭医院ICU病房。 郑薛飞腾摄雨夜,微冷。武汉市金银潭医院南7楼的ICU科室,医护人员有条不紊地忙碌着。各种仪器设备发出的声音清晰可辨,各类指示灯不停闪烁,在这里,与生命的赛跑时刻进行着。金银潭医

图为金银潭医院ICU病房。 郑薛飞腾摄

雨夜,微冷。武汉市金银潭医院南7楼的ICU科室,医护人员有条不紊地忙碌着。各种仪器设备发出的声音清晰可辨,各类指示灯不停闪烁,在这里,与生命的赛跑时刻进行着。

金银潭医院,是最早接诊新冠肺炎患者的定点医院,也是收治重症和危重症病人最多的医院之一。2月25日晚,本报记者走进金银潭医院ICU病房,进行采访。

遇到危险的情况得往前冲

晚上10点,医院新收治了一位80多岁的新冠肺炎患者,手术后住进了ICU负压一床。刚刚接班的护士梁顺正在为他做检查护理。给予氧气吸入看气道是否通畅,吸痰清除气道分泌物……尽管穿着厚重的防护服、戴着双层手套,每一步操作,他依然精准到位。

“有位气管切开的患者?好的,我来负责。”一个小时前,梁顺接到值班组长的电话,便立刻从医院统一安排的宾馆出发。梁顺说:“气管切开传染性更强,这属于比较危险的情况,我们不能让外院来支援的护士冲在前面。”

“经气管切开处给氧5L/分,建立静脉通道以备抢救需要……”病房里,“全副武装”的梁顺拿着对讲机跟值班医生沟通。他认真地记录、反馈着患者的症状,定时为病人翻身、吸痰,一直守到第二天凌晨4点交班。

梁顺刚满21岁,是金银潭医院南7楼ICU科室中年龄最小的护士,也是整个金银潭医院最小的。他告诉记者,两年前刚参加工作的时候,每次来到医院,进门前都会深呼吸一下,然后憋着气一直跑到工作间,“因为这是一家传染病医院啊。”而此时此刻,在最危险的工作环境中,他从容得像一名久经沙场的老兵。

“还记得去年12月29日傍晚,一下子转来七八个新冠肺炎患者,放在以往有一两个病人大家就非常忙了,当时真不知道怎么撑过来的。”梁顺说,“现在有了支援,压力小多了。”

“进ICU的患者不允许亲属陪护,所以需要更多心理安慰。”梁顺说,有名50多岁的患者因为插上气管无法说话,在纸上写出“家人”二字,他看到后立刻帮着联系了患者的家人。离开ICU时,患者不住地向他道谢。

2019年12月29日,金银潭医院收治了第一批新冠肺炎患者。从那天起,梁顺和这里的医护人员,守护着一批又一批感染者生的希望。如今,金银潭医院累计收治新冠肺炎患者超过2000人。

提醒自己做病房的“110”

这天,ICU护士长瞿昭辉像往常一样跟着医疗队的教授查房,和轮班护士一起为病人做治疗,和清醒的病患聊天做心理护理……忙到晚上8点多才回去。记者到达ICU时,没能见到她。但ICU的医护人员乐于看到这一幕,“护士长终于不用熬夜了,从医院收治新冠肺炎患者起,她没休息过一天呐。”

两个月,瞿昭辉吃饭睡觉都在科室里,每天休息不超过5个小时,中间还熬了好几个通宵。“我要带好科室这群孩子们,不断提醒自己要做病房的‘110’。”电话那头,瞿昭辉这样“定义”自己,声音爽朗阳光。瞿昭辉刚做了两年护士长,但护士们生活上、工作上很依赖她,“护士长在就有安全感。”

一个月前,医疗“国家队”前来支援,物资保障也跟上了。“每天都有一点好消息,有的病人能开口说话了,有的眼睛能睁开了,连着几天有病人转到普通病房然后出院,这种开心的感觉什么都比不上。”瞿昭辉说。

“连续两天为两例患者气管插管拔管。”这是瞿昭辉更新于2月24日的一条微信朋友圈。还有一则配图是她和科室护士们的聊天记录:“已经连续上班两个月,身体太累想休息的跟我提”,科室的小伙伴纷纷表示,“疫情不结束,我们不撤退。”

康复背后是医护人员的倾情付出

深夜1点多,护士站的电话铃再次响起。“患者的档案请快点传来,人命关天。”值班医生张巍的语气有些急促。

ICU夜班一组10人,7名护士、3名医生。其中,护士负责卫生消毒、标本统计、执行医嘱等,还要随时观察病房需要;医生则根据病人情况实时研判,调整诊疗方案。

值班医生要一直待到早上8点半,趁回清洁区喝水的间隙,记者和值班医生张巍聊了几句。“最艰难的时候已经过去了,过去了就好。”张巍今年40岁出头,从正月初一忙到现在,还没回过家。他说:“很想念老婆孩子。”

护士文媛说,有一次患者情况危急,张医生来不及做好全套防护就冲进了病房。张巍说:“我小时候3000米跑得特快,身体底子好,我这样‘百毒不侵’的人就该冲在前面。”

对自己“宽松”,对别人却很“严苛”。在ICU采访的时候,张巍几次催促:“你们记者在ICU待着太危险,快点回清洁区吧,我们不放心。”

每一位重症病人的康复背后,是医护人员的倾情付出。金银潭医院已累计出院近1200人,治愈率稳步提高。

当晚临近12点,记者见到一位穿着绿色格纹衣服的老年患者,他面带笑容做了一个胜利的手势。“刚来时王老病情很重,一说话就喘。”负责照顾的护士说,近来他的状况有所好转,能开玩笑了。

凌晨3点多,下一班护士们正准备进病房。雨声仍急,灯火通明,看不清他们的面庞,只听到一句齐声的“武汉加油”。

编辑:杨味  审编:木易

标签:
政  府  |
媒  体  |
公益品牌  |
合作伙伴  |
(排名不分先后)
68*25px68*25p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