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减”政策出台,让教育重回校园。校外,学科培训机构降温,校内中小学增加课后托管班,双管齐下,让家长不再为下班和放学时间差苦恼,不再为买不起学区房焦虑,也减轻了孩子繁重的作业负担,让他们有更多的时间和机会,去了解我们生活的世界。同样,也给老师更多的空间,走入孩子的世界,让他们更了解自己的学生,以便能展开更贴合个人,更全方位的教学。
这一切,都离不开无数老师的默默奉献,而这一切,也都是老师用更长的工作时间,更严谨的工作态度换来的。那么,“双减”政策的到来,到底是给老师开拓了更大的发挥空间,还是为老师戴上了枷锁?
观点一
“双减”政策给老师更大的舞台
皇甫世俊
“双减”政策落地,为学生和家长减负,但却让老师们多干了几个小时的活。很多人都会这样理解,甚至老师本身也这么认为。然而,“双减”政策为有志向、有目标、有想法的老师,带来了更大的舞台,而不是枷锁。
“双减”政策的逻辑就是让学习回归校园,过去老师之所以让家长批作业,让孩子大量做作业,就是因为学校内的学习并不扎实,必须通过校外的学习来补充,在这个基础上,孩子们还要预习,甚至是超前学习。有点孩子“吃不饱”,还得大量超前,大量覆盖。这对于学校的教学其实也是一种干扰。而老师只能从作业和考试来判断孩子们的掌握情况。
孩子们的学习最大程度地回归学校,老师可以有更多的时间与他们交流,面对面地掌握孩子们的学习状况,面对面地解答孩子们的疑问,面对面地了解孩子们的心理状态,这才是一个老师真正的舞台。
为了确保教师把更多的精力放在教学上,必须严格贯彻相关政策,减少不必要的社会活动进校园,减少不必要的评比,为基层教师减负,同时保证他们的工资待遇,多劳多得,能者多劳。
观点二
明天很美可今天的问题要解决
刘薇
前些日子,一位高中教师的辞职信走红,其中两个原因现实又无奈。置于五项管理、双减等一系列教改政策之下来看,给教师加码居多,至少一段时间内,还做不到教师和学生两头兼顾。
教育领域每一点改变,必然牵涉到教育的各个方面,真正实行起来很复杂,作为实施主体的教师,就更不轻松。倘若轮岗之地较远,家中老小就更顾不上……哪怕一再强调给教师减负要有实效,但困难就摆在眼前,终究外部能给予的服务也很局限,也没有谁能彻底解决他们的难处。
这位高中老师从教19年,最终选择离职,绝不仅是因为工资低或职称晋升无望,背后藏着更深层的无奈——行业稳定性或被打破。这也是一对矛盾。任何一个行业都需要“择优录用”,却不是人人都能优秀,哪怕他很敬业,也会被沉闷的工作氛围、得不到的职业成就感和越来越多“你应该做”的压力给消磨殆尽,只有离去。
在时间这条纵轴上,现在是未来的基础,一切改变都为了教育能有更好的明天,倘若没有将千万草根教师难处看在眼里,那打开今天“枷锁”的钥匙,藏在明天?
观点三
破除枷锁才能长袖善舞
吴戈
大家总觉得“双减”政策对老师来说,即是舞台,又是枷锁。其实在当下这个时间点看,的确如此。“双减”政策让老师有更多时间和机会走近自己的学生,让自己的教学更全方位,但相应的,老师需要把原本用在家庭和自己身上的时间,用在工作上。
长此以往,老师难免会出现疲倦懈怠心理,而这就和“双减”政策原本的目的背道而驰。因此,还需要一把钥匙,来为老师们打开枷锁,让他们在这个舞台上长袖善舞。
首当其冲就是要壮大教师队伍。当下老师工作压力大,很大一部分原因就是师资力量和工作量的不对等,教师承担过多的教学以及非教学任务。因此,剥离老师身上的非教学任务,增加学校编制,扩大师资力量,能在很大程度上缓解当下教师压力过大的状况。
其次,对于老师的优惠政策还要给足。薪资待遇自然不用说,更重要的还有其他一些政策,比如调休,课后托管服务按照课时数计入工作量,师德考核、评优选先加分等方面的奖励政策,也不能只停留在纸面上,而要真真实实落在实处,让老师能享受到。
编辑:闫玉茹 审编:admin
政 府 | | ||
---|---|---|
媒 体 | | ||
公益品牌 | | ||
合作伙伴 | | ||
(排名不分先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