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老师:
您好!
我还有不到一个月就要经历人生的重大考试,3年下来成绩都很稳定,但在最近进行的一次模拟测验中,成绩下滑严重,滑到了班级的中下水平,特别是数学,仅仅得了89分,自己觉得很惭愧:“我已经非常努力地复习了,可是考试时,很多知识点明明会做的,可就是怎么也想不起来,考完后,就都想起来了……”这样下去该怎么办呢?问数学老师,她也束手无策,让我来找心理老师……
绍宇
你好!
感谢你的信任,很能理解此时此刻你内心的感受,临考还不到一个月的压力下,似乎闻到一股焦灼味。你明明非常努力了,成绩却停滞不前,这的确令人烦恼,也令人着急。
除此之外,会不会有以下一些情境:觉得学习负担比以前更重了,难以应付;认为自己的学习效率无法提高而苦恼;最近考试成绩时好时坏;觉得自己没有以前聪明了;自己的学习方法不如别人;对学习知识总是学前忘后;认为自己学习上缺乏潜力;试卷上的题目自己总是复习不到;希望找到合适人谈谈自己学习方面的苦恼;总担心老师找自己谈话。
这种感觉是很多毕业班同学都会出现的问题,这是怎么回事呢?那我们来看看心理学上是怎样解释这一现象的。
人在复杂学习的过程中,练习到一定时期出现的练习成绩暂时停滞不前,出现学习效率低,学习进步缓慢,甚至停滞的现象。这个现象称为“高原”现象。
其实,每个考生在备考过程中都会产生不同程度的“高原”现象。因为在为各种知识技能的学习过程中,学习者一般都要经历以下四个阶段:一、学习开始阶段;二、迅速进步阶段;三、高原阶段;四、克服高原阶段,我们在复习过程中,多数会出现“高原现象”,只不过经历的时间长短、程度不同而已。
“高原”现象不是歇息极限,它是客观存在的,但走出“高原”现象并不意味着学习到了极限、成绩到了极限。很多同学对出现“高原”现象感到束手无策,甚至影响了心态,影响到了学习。有的学生误认为自己的脑子不行了,记不住,脑袋一团浆糊,因此对考试失去了信心,有的同学进入高原期,情绪波动很大,产生焦虑、紧张、不安甚至恐惧的情绪。此时,要了解“高原”现象是客观存在的,调整好自己以积极心态、良好的方法来应对学习中的“高原”现象。
这样认识后,出现“高原”现象并不意味着学习已经到了极限,要尝试着去突破,让学习再上一个台阶。
建议的应对策略是:相信自己的知识积累;合理安排时间;调整复习计划(突破狭隘的思维局限,才有可能进步);让复习更轻松(在轻松的情绪下学习)。
信后反思
考前高原状态,是经常体会到的一种负性体验,是一种无力感、颓败感,出现对自己认知上的偏差,这与长期处于焦灼状态有一定关系,犹如一根橡皮筋长期拉直,失去了一定弹性。这是一种客观现象,每个人的持续时间和程度不同。
觉察到“高原”现象,要适当调整学习的方式和时间,让自己积极放松冥想,暗示自己一定可以迎战接下来的挑战。
“高原”现象的出现,很容易产生对自己消极的评价,家长和老师容易在慌忙中帮倒忙,强化这种消极暗示。最好的办法是自我识别,自我调整,自己去应对,这种状态和感觉,自己体会得最真切。
来源:中国青年报
编辑:闫玉茹 审编:admin
政 府 | | ||
---|---|---|
媒 体 | | ||
公益品牌 | | ||
合作伙伴 | | ||
(排名不分先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