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天鹅湖》《吉赛尔》《巴黎圣母院》等世界级芭蕾经典的中国演绎,到《红色娘子军》《白毛女》等作品奠定中国风格芭蕾,再到《鹤魂》《闪闪的红星》《八女投江》《精卫》《风雪夜归人》等原创剧目的推陈出新,经过几代人耕耘,中国芭蕾以世界芭蕾艺术为基,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为根,不断长出新枝,收获累累硕果,呈现出中国芭蕾独有的风采,承担起文化传播的使命。
文明因交流而多彩,文明因互鉴而丰富。在跨文化沟通与交流中,中国芭蕾如何葆有民族性表达?如何以世界性语言更好地演绎中国故事?中国芭蕾如何培养更具国际视野的芭蕾舞人才?近日,在2022BDA(北京舞蹈学院)舞蹈论坛上,来自国内外从事芭蕾艺术创作、表演及教学的知名艺术家、专家,围绕相关话题进行深入交流。
芭蕾是促进交流的世界性语言
芭蕾一词源于意大利语,孕育于中世纪希腊、意大利的民间艺术。芭蕾艺术从意大利传播到法国后,逐步由西向东发展到欧洲很多国家。20世纪初,佳吉列夫创立的俄罗斯芭蕾舞团更是将芭蕾艺术传播到更多的国家。
“芭蕾艺术是一门带有世界文化印记的艺术。芭蕾艺术的发展得益于各国文明的贡献,汲取了多国优秀思想、礼仪、素养与民间民族舞蹈等文化元素,成为全人类共同的艺术财富,为世界观众带来了文化和艺术享受。”北京舞蹈学院教授邹之瑞说。
芭蕾是世界各民族文化和舞蹈元素的广阔舞台,极具文化传播与交流功能。在美国华盛顿芭蕾舞团艺术总监朱莉·肯特看来:“芭蕾舞和所有舞蹈一样,本质上是一种交流形式。无论你跳的是安东尼·图德的《丁香花园》、肯尼斯·麦克米伦的《罗密欧与朱丽叶》、约翰·克兰科的《奥涅金》、约翰·诺伊梅尔的《茶花女》、玛莎·葛兰姆的《给世界的信》,还是许多其他人的舞;无论是19世纪、20世纪的古典舞,还是21世纪的新作品,所有舞者和观众都是通过多样化的剧目来进行广泛的交流。”
如今,芭蕾是世界范围内广受观众喜爱的舞台表演艺术,同时也是拥有大量专业舞者以及业余爱好者训练课程的艺术门类之一。美国博恩特帕克大学现代表演艺术系教授JaeManJoo观察到,近几年,包括中国在内的亚洲舞者,在国际芭蕾舞台上日渐活跃,发出耀眼光芒。比如美国芭蕾舞剧院的首席就来自韩国,纽约城市芭蕾舞团的首席来自中国。亚洲舞者正以无与伦比的芭蕾技艺得到认可,他们由内而外展现的独特的艺术性,推动东西文化通过芭蕾这门艺术形式进一步深化交流。
中国芭蕾为世界芭蕾增添光辉
在几个世纪的世界文明交流互鉴中,芭蕾艺术诞生了诸多学派,诸如法国学派、丹麦学派、俄罗斯学派等。芭蕾艺术进入中国后,世界芭蕾各大学派之所长在这里熔于一炉。
“60多年来,中国原创了近百部芭蕾舞剧,培养了大批优秀的芭蕾舞艺术家。芭蕾表演与教育事业均蓬勃发展。中国芭蕾无疑也为世界芭蕾艺术的多彩多姿增添了光辉。”邹之瑞表示。
上世纪60年代,自芭蕾舞剧《白毛女》起,上海芭蕾舞团就一直在中国芭蕾创作上积极探索,包括风格、语汇、题材等,积累了丰富的讲述中国故事的原创芭蕾作品,如弘扬民族精神、抒写革命情怀的《闪闪的红星》《宝塔山》,聚焦当代生活的现实题材作品《青蓝紫》《天使的微笑》《大地之光》等。
革命性的、炽热的、壮烈的题材,如何与芭蕾的唯美、浪漫结合?如何解决中西审美的差异与碰撞?如何呈现洋为中用、古为今用?上海芭蕾舞团团长辛丽丽说:“我们在芭蕾语汇上进行创新,加入民间民族舞等元素,摸索出了中国芭蕾语汇的独有样式。”
无论是上世纪60年代的经典芭蕾舞剧《红色娘子军》和《白毛女》,还是近年中央芭蕾舞团的《鹤魂》《幸福像花儿一样》、上海芭蕾舞团的《闪闪的红星》、辽宁芭蕾舞团的《八女投江》、天津芭蕾舞团的《精卫》、广州芭蕾舞团的《风雪夜归人》等,中国芭蕾在借鉴世界优秀文化艺术的同时,葆有了自身的民族特性的表达。
“以中央芭蕾舞团为首的中国各芭蕾舞团,已经成为中国芭蕾学派建设的主要基地。”邹之瑞说。在她看来,中国芭蕾将承载着中国文化精神的舞蹈元素向世界传播,可以让更多人经由对世界多样性文化的理解,达成对多样性发展道路的尊敬。而世界不同文化背景的人们,也能够从中国芭蕾舞剧当中感受到凝练在中华传统文化之中的家国情怀与民族精神。
以更开阔的视野做好跨文化交流
芭蕾艺术是一种世界性语言,在跨文化的沟通与交流上有强大的优势,这就要求中国芭蕾必须具备更加开阔的眼界和国际化的视角。
作为中国芭蕾创作演出的国家队,中央芭蕾舞团从建团之日起,一直坚持古为今用、洋为中用的发展道路,不仅引进西方芭蕾经典剧目,也率先排演了很多优秀的现当代作品。在邀请一大批世界一流艺术家、编导、演员前来交流合作的同时,也推动很多本土创作人才走出国门,参与国际邀约创作,全方位打开主创团队和演员的国际视野,提升综合能力。
中央芭蕾舞团首席编导费波最近刚完成了芬兰歌剧院芭蕾舞团委约创作的作品《生于大地》。他认为,在面对不同文化时,要找到具有共性、互通的人文精神,真诚地去表达。要不断探索,总结和发现芭蕾这门西方艺术形式,在东方的艺术土壤里如何更好地完成对世界文化的诠释,从而逐步形成具有国际视野的创作理念。
不论走出去还是引进来,人才都是第一位。被誉为“世纪舞者”的弗拉基米尔·马拉霍夫是当代舞坛颇具标志性的人物之一,今年9月他被北京舞蹈学院聘任为芭蕾舞系教授。在谈及如何培养高水平的芭蕾舞者时,弗拉基米尔·马拉霍夫表示:“培养高水平的芭蕾舞者,要培养他们对生活、对世界、对人性有自己的感知和认识,要会表达、懂情感、有灵魂。他们的思想必须是开放的,应当勇于尝试一切。”
为了加强人才队伍建设,近年来,广州芭蕾舞团通过艺术平台建设和剧团管理,吸引了一批海归人才。他们在演出创作、人才培养、日常排练等工作上发挥了重要作用。“打造具有国际视野的人才,团队非常关键。”广州芭蕾舞团团长邹罡说,“在找准中国芭蕾自身发展方向的同时,我们也需要以更大的格局吸收先进的管理经验、创作经验,用更高质量的芭蕾艺术语言讲好中国故事。”(郑娜 黄诗雨)
责任编辑:赵琳琳
http://wenhua.youth.cn/whyw/202211/t20221121_14144498.htm
编辑:闫玉茹
政 府 | | ||
---|---|---|
媒 体 | | ||
公益品牌 | | ||
合作伙伴 | | ||
(排名不分先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