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人家园,传递温暖”,8年前,首个在全国公开发行,传播雷锋精神的专业杂志——《雷锋》正式创刊。为现实生活注入模范力量的《雷锋》杂志,连续获得“中国最美”“青少百优”等多项荣誉。一本好杂志总是能感知时代脉动,记录社会温度。在全国开展“学雷锋”活动61周年之际,《雷锋》杂志社于泉城济南推出“弘扬雷锋精神书刊文创精品展”,再次回顾了《雷锋》问世以来的文化成果及文创作品。
“我国近万种期刊的百花园里,《雷锋》杂志创刊的意义不仅在于填补空白,更在于汲取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与红色文化营养而诞生的雷锋文化,在当下的记录和展示有了更为厚实的载体。”《雷锋》杂志编辑部在发刊词中,曾这样表述书刊出版之于当代的意义。即,坚守信仰,接续温暖,传承正能量。
“雷锋”作为一种精神符号,仍需找到新时代的文化代言,以赋予其赓续恒久、绵延不断的生命力。众声喧哗,何以细心聆听历史回声,寻觅向善向上的价值?《雷锋》杂志社始终深信社会真善美的表征价值,他们凝结智库力量,以可考的文字、可靠的行动响应时代感召,传递好人温暖。正如创刊之初总编辑陶克在出版座谈会上言明的那样,《雷锋》杂志的优势在于“立场鲜明、权威性、公信力和不可替代性”。坚守社会良善净土,扩大时代正向声量,《雷锋》杂志坦率的办刊态度,让它区分于其他社会期刊,赋予雷锋精神新的活力。
61年前的初春,“向雷锋同志学习”题词首次发表,随之掀起了一股向上向善、学习进步的时代春风;继续出发,向内纵深,创制一本“以刊育人”、培养“活雷锋”的定期宣传物,却足足等了52年。时光恒远,岁月悠长,《雷锋》杂志的创办是“学雷锋”活动开展多年后的大势所趋,也是新时代雷锋情怀积攒下的众望所归。作为跨时代楷模,“雷锋”的闪光形象不曾褪色。正如人类与生俱来的对美的追求一样,人类对至善的向往同样生发于心,不会更改。2015年,经过两年的筹划酝酿,《雷锋》杂志正式创办。作为中国出版史上唯一以人名命名的期刊,它的诞生显现了平民楷模的群众号召力,也印证了“善”的信仰历久而弥新。观照社会现实,聆听时代心声,雷锋身为贯穿杂志的灵魂人物,其舍己为公、无私奉献的大爱信念,同样赋予了杂志前所未有的温暖气质。
创刊至今,《雷锋》已成长为守望正义的“人文美德期刊”。2023年9月起,杂志细化受众渠道,从月刊转为旬刊,走入单位、部队和学校。回首办刊团队“办一本有态度、有温度、有厚度的杂志”的理念追求,《雷锋》正在朝着“内容分众化、传播数字化”的道路迈进,逐步成为德育媒体的典范。回归良善、接续温暖的“学雷锋”,无异于一顿“精神大餐”,滋养枯萎的精神花园。当心灵无处可依时,不妨向内走,往里探。构建话语,传达思想,《雷锋》杂志以“雷锋”为中心,辐射出的真善美追求正是对主流文化的弘扬。
传递温暖,以刊育人,《雷锋》杂志除解码英模人生,还专注于寻找身边好人,构建好人家园。每个值得被关注的好事践行者,都是对新时代“雷锋精神”的生动注解。每期《雷锋》杂志的封面人物,作为被遴选出的道德楷模,都给新时代“雷锋内涵”赋予新意。从老红军战士王定国到“当代雷锋”郭明义,从军旗下走来的创业先锋张丰到援非护士王新华,从劳模工程师李政到公益植树人廖理纯,各行各业的“好人”样本拓宽了昔日模范的边界,凝聚出向善向美的社会共识。
除了纸质刊物,雷锋杂志微平台、相关APP、短视频的研发,搭建起“好人”的文艺家园,让温暖跨越时间、空间,打破冷漠隔阂,和每个独行的你相聚。
https://baijiahao.baidu.com/s?id=1792944057691883259&wfr=spider&for=pc
编辑:闫玉茹 审编:AD
政 府 | | ||
---|---|---|
媒 体 | | ||
公益品牌 | | ||
合作伙伴 | | ||
(排名不分先后) |